我市加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已形成两条产业"优势链" 已形业优同比增长328%

  今年1月-11月“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421.07亿元

  今年1月-11月新能源 产业产值709.7亿元

我市加力打造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黄瑞芸)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市加势链以电动载人汽车 、力打锂离子蓄电池 、造新之城时时彩毒胆是指什么【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产业创新成两外贸“新三样”异军突起,逐步取代服装 、已形业优家电  、条产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老三样”,市加势链成为外贸领域的力打热词  。来自厦门海关的造新之城数据显示,今年1月-11月 ,产业创新成两厦门“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421.07亿元 ,已形业优同比增长328%。条产其中,市加势链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更是力打取得452%的增幅  。

我市加力打造

  走进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的造新之城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组装近期出口海外的户用储能电池系统 。“今年1月-11月 ,公司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4.58亿美元 。”新能安副总经理杨雄兵介绍说 ,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 、日韩地区,外销 、内贸比例达到6:4 。

我市加力打造

  以“新三样”为代表的“厦门智造”,逐渐成为我市外贸稳中提质、结构优化的出海新动能。其出口持续增长的背后 ,折射出我市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以及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的不断提速。

  新能源产业属“长周期、宽领域 、高成长”的发展赛道 ,诸多城市入场角逐 ,厦门脱颖而出 。近年来,时时彩毒胆是指什么【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市委市政府瞄准赛道、精准发力,与企业一道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厦门新能源及相关产业规模已超千亿元,并形成新能源电池 、新型电力系统两条新能源产业“优势链” 。

  10月20日  ,厦门在第24届亚太电协大会期间举行的专场推介活动上 ,向世界发出邀请——共建“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厦门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标识度和城市知名度显著提升 。

  今年1月-11月,厦门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同比增长32.2%,成为对厦门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 。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新能源产业是推动能源变革、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产业 ,也是厦门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按照厦门“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的规划,厦门新能源产业将在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装备 、数字电网 、氢能四大发展领域重点发力 ,至2026年核心产业规模将实现翻番 。

  并非天生自带“新能源”基因的厦门,有何“魔力” ,引来新能源投资热潮 ?凭何在坡长雪厚的新能源赛道强势崛起?又将锻造怎样的新能源产业链 ?或许,新能源四大发展领域的不同故事,可以给出答案。

  破局

  抢抓风口招大引强

  激活发展新引擎

  锂,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这一自然界中最轻的银白色金属,在厦门新能源产业中扮演着重量级的角色。

  没有资源优势,没有“锂基因”,在转型发展过程中 ,厦门将目光瞄向锂电池,对新能源电池产业超前谋划 ,通过招大引强,“无中生有”打造了一条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

  2019年落户  ,2022年产值便闯入 “百亿俱乐部”,这是中创新航在厦演绎的发展佳话 。

  眼下 ,中创新航厦门二期项目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一套套磷酸铁锂PACK产品不断从自动化产线上生产出来 。这座百亿元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爬产节奏不断加快,其动力电池产品已累计配套33个乘用车品牌的120余款车型 ,实现从微型到中大型乘用车全系车型覆盖。

  中创新航厦门项目是厦门实施“大招商 、招大商、大员招商”战略后落地的首个百亿级新能源项目 。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 ,中创新航装机量排名国内前三 。“厦门有适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 。” 中创新航新能源(厦门)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温元兴表示,中创新航厦门项目分三期建设 ,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60GWh,成为国际领先的绿色智能标杆基地。

  动力电池企业的出货量一般以GWh为单位,1GWh的动力电池大约可装载到2万辆新能源汽车上。

  搅拌 、涂布 、激光模切 、卷绕电芯、焊接、注液……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锂电二期项目 ,于近日实现满产达产,全部产线同步推进 ,主要生产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品,厦门制造基地年产能可达45GWh 。

  同样仅用3年时间,海辰储能在厦门同翔高新城的一片空地起步 ,迅速崛起成为储能黑马 ,以储能电池出货量全国增速第一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市场卡位 。“记得我们刚落地厦门时 ,储能行业还是一个蓝海市场,但是厦门基于对世界能源结构改变的判断 ,非常坚定地支持企业发展。”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鹏程这样表示 。

  从无到有  、由小到大、快速崛起 ,在厦门这片热土,一个“绿色经济”新增长极迅速出圈。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厦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 ,吸引了聚焦大型储能系统集成应用和储能源等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相继落地,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今年厦门新能安、中创新航、海辰储能三家企业合计产值有望达到300亿元 ,1月-11月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09.7亿元,增速32.2% ,产值超过去年全年规模 。到2025年,厦门新能源电池总规划产能达340GWh ,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基地之一 ,未来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总部研发和高端制造基地 。

  提升

  持续深耕加大创新

  新技术不断涌现

  与新能源电池的发展路径不同 ,电力装备产业在厦历史悠久 ,ABB 、施耐德、许继、宏发等头部企业深耕多年。近年来,瞄准高端 、智能、绿色等方向,借“双碳”东风  ,这一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向新型电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在位于集美的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有这样一款畅销12年的“爆品”——高压直流继电器。“近年来,为适应清洁能源市场发展需要,产品不断往高压方向发展 ,目前已做到1500-2000 VDC。”宏发市场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显示,宏发在高压直流继电器市场中的占有率已攀升至40% ,坐稳全球继电器龙头企业的位置。

  技术突破的背后,得益于创新。专利是创新力的直观反映,这家有着39年发展历史的企业,2022年共申请专利420多项,截至目前获得有效专利授权1900多项 ,位列 “2023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 。

  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中高压开关设备——这被誉为电网的“心脏” 。挑高15米的无尘车间内  ,行车伸出强有力的“手臂”将零部件吊装至适宜高度,数名工人随即快速组装 。人机配合高度默契 ,助力产线跑出“加速度”。厦门许继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紧抓‘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 ,依托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央企使命担当,今年整体发展势头不错 ,预计全年营收可以达到50%以上的增长  。”

  深耕厦门 ,依托全球资源优势,强化本土研发和创新,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 ,ABB厦门已发展成为ABB全球最大的中压开关制造和研发基地,ABB集团电气事业部全球总裁马腾表示:“我们对未来在厦门的发展十分乐观,将始终扎根这片开放包容 、宜居宜业的发展热土 ,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助力能源行业绿色转型  ,赋能厦门可持续发展 。”

  市发改委提供的信息显示,厦门已形成涵盖发电 、电力电器、用电、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产业链条  ,电力电器规模居全国输配电领域前列,接下来将朝着全球领先的新型电力装备研发生产基地迈进。

  探索

  数字赋能低碳驱动

  构建应用新场景

  在厦门 ,新能源应用场景遍地开花,提升“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的显示度 、感受度的同时 ,在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助力城市绿色转型等方面也起到了显著作用,更为重要的是 ,为行业发展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

  数字电网领域的虚拟电厂  ,便是其中一个走进现实的标杆应用新场景。

  不烧煤、也没有厂房,作为福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性工程,福建首个“虚拟电厂”平台于6月7日在厦门上线试运行 ,聚合社会可调节负荷资源42万千瓦。

  在厦门供电公司,记者看到了“虚拟电厂”的“庐山真面目”。工程师打开“虚拟电厂”负荷调控及运营管理系统 ,各资源类型设备最大可调节容量、各响应时间级别可调负荷 、调控指令信息 、发电量等信息一一直观显示。

  电从哪来  ?每当被问及这个问题,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虚拟电厂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翁俊会给出一番解释 :“‘虚拟电厂’是一个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把来自于工厂、商场甚至居民家的零散电力负荷聚合起来,对外等效形成一个发电厂,将电力调往其他需要的地方。”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景锐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 ,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的新能源电力大规模接入电网,这些新能源电力“靠天吃饭” ,间歇性 、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突出,需要把它们“管”起来 ,这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电厂”便应运而生。

  根据测算 ,容量42万千瓦的“虚拟电厂”平台 ,每利用100小时 ,可提供电量42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6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19万吨。

  数字电网是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接下来 ,我们将持续从智能电网 、虚拟电厂、人工智能、现代通信等方面发力,助力厦门打造全国电网数字化技术高地 。”厦门供电公司这样表示。

  前瞻

  前瞻布局重点突破

  瞄准能源革命新方向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 、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 ,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厦门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多个环节,已发展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或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初步形成氢能产业生态 。

  “氢”装上阵!仅需 5到10 分钟即可加满氢气 ,满载续航里程超 400千米 。 2023年5月 ,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广东举办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携4.5吨燃料电池冷藏车与49吨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参展 ,展示氢能在商用车上的系列创新应用成果 。

  据介绍 ,2022年厦门已入选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厦门金龙汽车集团(金龙、金旅)开展整车开发  ,已取得燃料电池客车 、卡车主流车型和物流车生产资质,今年1月-11月累计销售926辆 ,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

  当然 ,氢能源更广泛的应用 ,还需解决一系列挑战。

  在嘉庚创新实验室日前举办的科研产品发布会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导陶华冰团队发布一个重大成果——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兆瓦级PEM制氢装备新产品 。它每小时可以生产220标方氢气,电解槽直流电耗3.6-4.2度 。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是制氢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 。

  该团队的制氢项目全称叫“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其努力攻克的难点 ,就是让生产成本再降一点 、效率再高一点 。“我们50位实验人员前后做了近1000次试验,终于制备出符合条件的催化剂,做到了在膜电极材料上铱用量降低70%,性能丝毫不减 。”陶华冰表示 。

  截至目前,嘉庚创新实验室已布局包括10MW制氢电源系统、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 、PEM电解水制氢装置等多项关键技术,全链条推进氢能产业链核心技术 、材料与装备的研发。

  一个全新产业的发展 ,不仅靠企业的“单打独斗”,更有赖于产业链的“组团打拼”。厦门强化科技引领、政策支撑、要素保障 ,搭建超50家国家级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10家新能源创新平台,围绕新能源领域开展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 。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助理 、厦门时代新能源研究院联席执行院长(厦门大学)洪文晶教授表示 ,“嘉庚创新实验室逐步探索出了‘企业出题 、高校解题’的产学研创新协同机制,并将这一机制服务于厦门新能源产业及未来产业。”

  厦门将氢能与储能作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开展前瞻布局 ,明确将围绕电解水制氢装备 、储氢材料/装备 、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车等方向 ,打造国际氢能技术与高端装备输出中心——在发展氢能的道路上 ,厦门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记者手记

  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

  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感受着这一热度带来的变化——能源结构在重建 、生活方式在重塑。

  占地仅3个车位,单块换电块换电1分钟 ,随到随换  ,无需等待——截至2023年9月  ,厦门已建成换电站45座,推广换电车辆1200余辆。

  未来厦门将打造为全球换电产业发展高地。厦门入选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印发《“电动厦门”发展规划(2023-2025)》,全方位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当前,厦门提出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并且大招频出 ,抓规划引领、抓重点项目、抓创新支撑 、抓招商策划 、抓应用场景、抓企业出海……为滚烫的新能源产业链 ,再添一把火 。

  从“打法”来看,厦门发展新能源产业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不求大而全 ,而是聚焦新能源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数字电网 、氢能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 ,引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标杆性应用场景 ,构建一流全产业链生态圈  。

  新能源产业在厦门,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其风正劲 ,未来可期。

综合
上一篇:年夜饭抢手 生鲜食品畅销 外带年菜走俏,从餐饮市场看消费动能
下一篇:泄露百亿私募基金成交信息、违规炒股,这家券商从业人员被罚53万元